标题高频主题词
摘要高频主题词
本刊高频关键词
1、投稿方式:已咨询编辑部,邮箱投稿,不用邮寄纸质稿。
2、出刊日期:月刊,每月15日出版。
3、本刊不以任何形式收取版面费。
2022年7月18日星期一
《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》投稿须知
【官网信息】
本须知制定的依据包括:国家出版管理及语言文字规范各项规定,本学科特定书写与阅读习惯,编校中的实际情况。
如仍有据本须知难以确定书写形式的部分,可留待发排时由编辑处理。
稿件范围与投稿方式
本刊刊发中国近代、现代、当代时段文学研究相关论文。
亦刊发当代文学各文体新作评论文章。
亦包括与近现当代中国文学相关的文艺理论研究、思想史研究、历史研究、比较文学研究、媒介研究、文化研究。
不接受书评。
不接受已收入常见数据库的纯粹佚文整理。
投稿不宜少于八千字,不宜超过两万字,此处字数包括注释。
论文提要须在300字以下,关键词须在5个以下。提要中请勿出现“本文”字样。
来稿可投递编辑部邮箱:ckbjb@wxg.org.cn
邮箱投稿文件格式请选择.doc或.docx,即word文件。
文件请勿合并注释,数字无须加圈,保留word原始的注释形态,以便删改。
请于文末注明作者、单位、邮编。
电子邮件标题请以如下格式填写(包括加号):
作者名+《论文题目》+单位+电子邮箱地址
自然来稿每周三汇总,进行初审。
如通过初审,将有编辑与作者直接联系。
如未通过初审,不另行通知,三个月内未收到回复,可自行处理。
格式相关规范
一、正文中引号与注释角标的关系
当引文为独立句子、段落,或由冒号领起时,作:
“……。”①
他在文章中指出:“……。”①
否则——
他指出“……”①。(句末)
在这里被标注为“……”①,但更多时候并无特别声明。(非句末)
他认为“……”,这是因为“……”。①(两段引文出处相同)
某甲称之为“……”①,某乙称之为“……”②。(两段引文出处不同)
二、引文及注释
总则
本刊注释以脚注为主。
特定文体如书评、纪念文章等,可使用文间注;引用出自经典文献如《论语》《圣经》等,可使用文间注。
来稿所提交之文件,请勿合并注释,数字无须加圈,保留word原始的注释形态,以便后续删改。
作者应对照注释所著录版本认真核对引文,并保留该版本引用页、版权页照片,以备排印时核校。
如论文中频繁引用同一文献,可于首次引用时说明“后版本同此”“后同不赘”等语,后续省略出版信息。
对难以确定格式的注释,请保留相关信息,高亮,留待排版时编辑修改。
引文注释范例
1、著作
王瑶:《中国新文学史稿》,开明书店1951年版,第20~21页。
2、析出文献:
胡风:《路翎著〈平原〉后记》,《胡风全集》第6卷,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,第36页。
3、期刊:
水(茅盾):《怎样继承文学遗产》,《文学》1935年第5、6期合刊。
徐琴心:《三十年来北京小报》,《实报半月刊》第3期,1935年11月。(旧期刊出版时间具体到月的,出版时间置于刊期之后)
汪晖:《阿Q生命中的六个瞬间》,《现代中文学刊》2011年第3期。
4、转引
舒乙:《谈老舍著作与北京城》,《文史哲》1982年第4期,转引自曾广灿等编:《老舍研究资料》(下),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年版,第834~846页。
5、网络文献
刘婧婷:《后疫情时代,实体书店如何转型破局?》,人民网,2020年6月3日,2021年1月29日引用。(注明网站)
“贾樟柯”新浪微博,2019年10月25日,2021年4月5日引用。(微博)
《GQTalk|董宝石对话班宇:野狼Disco不是终点,我要用老舅构建东北神奇宇宙》,“GQ报道”微信公众号,2019年10月9日,2021年4月5日引用。(微信公众号)
Morgan Kelly, "Burden of Irish Debt Could Yet Eclipse that of Greece",
May 22, 2010, accessed May 4, 2011,
http://www.irishtime.com/xxxxx.html.(西文,网址)
部分引文著录规范说明
1、出版时间:
著作具体到年,如须特别声明具体时间,可著录月日。
刊物具体到月,除非有证据能明确具体出版日期,否则不著录出版日。
报纸具体到日。
如文献引自资料汇编类书籍,而须声明文献原始出版时间,可在文献后加括号注明原始出处及出版时间,如“胡适:《再寄陈独秀答钱玄同》(《新青年》1917年6月第3卷第4号),《胡适文存》第1卷,黄山书社1996年版,第27页。”。如原始出处与论述无关,可不著录。
非排印本古籍可著录年号纪年,如无法明确出版时间可不著录。
网页须同时注明发表时间和引用时间。
2、责任人:
如书名中已出现作者名,则不著录作者,如《胡适文存》不作胡适:《胡适文存》;但如责任人与书名之间有间隔,则保留作者,如鲁迅:《朝花夕拾》,《鲁迅全集》中的“鲁迅”应保留。
不注明责任人朝代、国别。如须特别强调,在行文中说明。
三个以下的责任人请全部注出,三个以上请注出前三人,后加“等”字。
责任人署笔名的,注明本名与否,视乎是否可能、必要;如注明,置于括号内。
3、陈述之文献:
指以“见”“参见”“载”“据”等领起的著录形式,此类注释视为句子而非著录信息,作者后不另加“:”,如:见胡风《和新人物在一起·题记》,《胡风全集》第4卷,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,第267~268页。
4、卷册信息:
多卷本出版物,卷册信息著录于书名号外,如“《鲁迅全集》第一卷”,数字形式请以该出版物版权页为准。
古籍的卷册信息可著录为“《全唐诗》卷五三”等。
如该出版物除卷册信息外尚有其他分卷信息,可著录为“《延安文艺丛书·第六卷·报告文学卷》”。
5、网页:
须注明发表时间和引用时间。
6、学报:
如所引学报为“哲学社会科学版”“社会科学版”等,不著录。
如为“自然科学版”则注明。
三、时间
本刊允许以下时间书写形式:
20世纪30年代
20世纪30—40年代
1930年代
1930、1940年代
1930—1940年代
二十世纪三十年代
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
2008年8月8日
二〇〇八年八月八日
光绪三十四年
此外,如年份所指称的时间段与通常纪年意义上的时段不同,如:“三十年代”特指1927—1936年、“八十年代”特指1976—1989年等,可以直接使用“三十年代”“八十年代”,但须在第一次出现该用法时加注释声明。
四、标点符号
全角与半角:
汉语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汉语全角标点符号,西文中的标点符号使用西文标点符号。
顿号:
文中并列关系成分而带引号、书名号者,引号、书名号间不加顿号。
如:
正确:《呐喊》《彷徨》《故事新编》
错误:《呐喊》、《彷徨》、《故事新编》
正确:“三一八”“四一二”“七一五”
错误:“三一八”、“四一二”、“七一五”
但如并列成分间有其他内容,则保留顿号。如:
《呐喊》、《彷徨》和《故事新编》
从“三一八”到“四一二”、“七一五”
《呐喊》(1923)、《彷徨》(1926)、《故事新编》(1936)
连接符:
页码间用“~”。
正文中表示范围者用“—”。
正文中表示联接两成分构成新词者,用“-”,如梅洛-庞蒂、盎格鲁-撒克逊人。
间隔号:
特殊日期中,月份为1月、11月、12月者,月与日间加间隔号,如:
一·二八
一二·九
否则不加,如:
九一八
八一三
汉译西文人名中,用“·”;原西文人名中,用空格;首字母西文简写者,用“.”。如:
托·斯·艾略特
T.S. 艾略特
T.S. Eliot
五、数字
本刊支持使用阿拉伯数字与汉字数字。
首选汉字,但在须强调具体数值时,倾向于使用阿拉伯数字,如:
53%、1933年、320卷
相同类型的用例,请依具体情况,尽可能选择统一的数字类型。
著录信息中卷期数字的选用,应与原始出处一致。
六、序号
小节序号为“一 ”“二 ”……。
“引子”、“结论”等不加序号。
小节亦可无序号,但须全篇统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