题名应概括文章的要旨,科学、简明、具体、确切。题名的科学性就是要符合各学科研究范式和话语体系,避免口语化、辞不达意,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缩略语、字符、代号以及结构式和公式。题名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。中文题名采用宋体三号字,加粗,居中,1.5倍行距。英文题名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、五号、加粗、居中。题名中的实词首字母要大写;虚词全小写。
(二)副标题
必要时可加副标题,以限定研究的地域、方法和案例。副标题采用楷体、小三号字,加粗,居中,1.5倍行距。英文副标题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、五号、加粗、居中。副标题中的实词首字母要大写;虚词全小写。
三、作者
题名下标作者姓名、工作单位、所在城市和邮政编码。每篇文章在首页脚注里注明所有作者的简介。作者简介包括:姓名(出生年— )、性别、民族(汉族可省略)、籍贯、职称、学术任职、学历学位、研究方向。籍贯应具体到县一级。中文题目下方的作者采用仿宋字体、小四、居中、单倍行距,在多位作者中间用逗号隔开。英文题目下方的作者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、小五、居中,姓前名后,姓全大写,复姓连写,“双姓”(包括“夫姓+父姓”“父姓+母性”)中间加连字符,名字的首字母大写,名字不缩写,双名中间加英文连字符。
作者单位、所在城市和邮政编码在作者下一行。中文作者所在单位与工作单位之间空一个汉字间距,作者单位与所在城市之间用逗号分开,所在城市与邮编之间空一个汉字间距。如所在城市为直辖市,采用直辖市名作为城市名;如所在城市非直辖市,应具体到地级市,如“湖北武汉”,需要注意的是,在省份与地级市之间不空格。在作者单位、所在城市和邮政编码的外面用圆括号封闭。英文单位、所在城市和邮政编码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、小五、居中。在英文所在城市、邮政编码之后应添加所属国家。
摘要应提供文章研究目的、主要内容和主要发现(结论),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,字数为200~300字。应采用第三人称撰写摘要,摘要应覆盖全文,语言凝练、客观、专业。在摘要中不出现事实、引用、注释、论证、情感、缩略词。中文摘要采用黑体、五号、加粗、外面加总括号、单倍行距。中文摘要内容为楷体、五号,与“[摘要]”之间空一个汉字间距,段首空两汉字间距。英文摘要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、小五,左对齐,段首空两汉字间距。对“Abstract”加粗。英文摘要与中文摘要一一对应。
五、关键词
每篇文章应选3~8个学科领域公认的名词性术语作为关键词。关键词应反映学术论文的主体内容或中心思想,考虑学术论文主体因素、方面因素、限定因素、时间因素和空间因素。术语中的科学技术名词应符合国标CY/T 119的规定。关键词应精炼、具有可识别性。把作品名词作为关键词时应加书名号;将有特定含义的词作为关键词时应加双引号。关键词按重要性排序,各个关键词之间用分号隔开,最后一个关键词之后不加标点。中文关键词采用黑体、五号、加粗、外面加中括号、单倍行距;英文关键词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、小五、左对齐,段首空两字。对“Key words”加粗。英文关键词与中文关键词一一对应,之间用分号隔开,除了按语法规则要求大写的之外,关键词全部小写。
这里需要注意的是:作者和其他责任者(如译者、校注者)最多列出3人,超出3人时,在第三个人后面加“,等”;外国人仅列姓氏;题名包括了副标题;其他题名信息一般指的是分卷、分册及其题名(如无,可省去);文献类型标识、文献载体标识见后;其他责任者类型较多,如译者、脚注者、编纂、主编等;版本项仅列第2版及更多版本的;出版地一般要列出直辖市、地级市,有多个出版地时可选择其中知名的列出1个即可;出版者有多个时列出第1个或知名的即可;获取和访问路径一般是指网址;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码通常指DOI码。在作者中还有一种特殊的类型,即机构作者,对此应由上至下分级著录(英文的中间用“.”分隔),如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,Stanford Universtity. Depart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。中文文献的标点符号为中文的,其中的“.”例外,原因在于,在最新的标点符号规范《GB/T 15834-2011 标点符号用法》里没有“.”。所以,“.”是英文的点号,其后要空一个英文字符空格。英文作者采用姓前名后、姓全拼、名字缩写为首字母、姓名均大写的格式;如作者在三位及以下,列出全部作者,否则,在列出前三位作者后,加“, et al”。英文题目仅首字母和按语法需要大写的为大写,其他均为小写。英文出版社首字母为大写。其他题名信息中的卷册数、版次均使用阿拉伯数字。